
一.基础命令
1.history 查看历史命令,此终端自安装至现在的所有。
2.命令解析器:
1)shell. 针对Unix操作系统
2)bash. 针对Linux操作系统
3)工作方式: 用户在终端输入命令, 命令解析器搜索(通过环境变量中的路径)对应的路径,查找同名命令,如果找到了就执行该命令。
3.遍历历史命令:
1)从当前位置往上: ctrl+p(方向键上也行);
2)从当前位置向下: ctrl+n(方向键下也行);
4.光标移动:
1)向前 ctrl+b;
2)向后 ctrl+f;
3)移动到行首 ctrl+a;
4)移动到行首 ctrl+e;
5.删除光标位置的字符:
1)光标后面的字符(即光标盖住的那个字符):ctrl+d;
2) 光标前面的字符:ctrl+h;
3) 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串: ctrl+u;
4)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串:ctrl+k;
二.Linux目录结构:
- / 根目录:根目录下面的是系统文件,一般别动。
- 终端下面的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文件
1).白色: 普通文件
2)蓝色: 目录
3)绿色: 可执行文件
4)青色: 链接文件
5)红色: 压缩文件
6)黄色: 设备文件
7)灰色: 其他文件
3.根目录下面各文件的内容:
1)bin: (binary)二进制文件,存放命令(系统命令,可执行的程序)
2)etc: 系统或用户安装的软件用到的”配置文件”;
如:查看用户:etc/passwd (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下的所有用户)用户登录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也在该目录
3) lib: Linux操作系统运行时使用的一些基本动态库(.so)。
4)media:自动挂载外设,会将外设自动挂载到该目录下。
5)mnt: 手动挂载目录。一般默认挂载到该目录。
6)opt: 安装目录,一般是空的。
7)root: 超级用户的家目录
8)sbin: 超级用户运行时用到的命令(存放的地方)
9)usr(user software resource): 用户软件资源目录;(1.当前用户安装的一些应用程序,2.一些库文件(如C 的标准库))。
10)boot: 开机启动项
11) dev: 存放设备文件
12)home: Linux操作系统所有用户的家目录。
13)tmp: 存放临时文件(每次系统重新启动,都会清空)
4.yyx@yyx-virtual-machine:/home$: 字符的意义
1)$:表示普通用户; #:表示超级用户
2)@前的内容: 表示当前用户名;
3)@后的内容,在冒号之前: 表示主机名。
4)冒号后的内容: 表示当前所在的目录。
5.系统安装程序后缀
ubuntu 系统安装程序后缀:.deb
windows 系统安装程序后缀:.exe
安卓 系统安装程序后缀:.gdb
6.Linux 七种文件类型
1) d: 目录
2) -: 普通文件
3) c: 字符设备
4) b: 块设备
5) p: 管道
6) s: 套接字(实现局域网的传输 sorckt)
7) l:符号链接
在细分为:
d, -, l; (占用内存空间)
伪文件:(不占用内存空间)
c, b, p, s;
7.创建文件:
1)touch 文件; 文件存在,就会更新文件的日期;
文件不存在,就会创建文件。
8.创建嵌套目录:
mkdir wbq/aa -p;(注意后面的参数-p,可以加在最后面,也可以加在紧随mkdir后面) bb目录在aa目录里,aa在wbq目录里。
pwd 查看当前用户所在的目录。
8.查看文件内容:
1)cat+文件名: 文件内容显示在终端上
2)more+ 文件名:只能向下翻。回车向下走一行,空格,显示下一页。
3)less+ 文件名: 可以上下翻页
4)head -行数 文件名(从文件头部数)
5)tail -行数 文件名(从文件尾部数)
9.拷贝文件/目录
cp 存在的文件 新文件(当拷贝文件时,需要有”读权限”).
1)如果新文件名不存在,就创建
2)如果新文件名存在,就覆盖源文件(这里要注意,新文件名一般要写成不存在的,否则原来的内容就丢了)
cp拷贝目录
需要加参数 “-r”;
10.创建软硬链接
1)创建软连接:
ln -s 创建软连接的源文件名 软链接名字
1)使用相对路径创建的软连接,移动链接到不同的目录就不可以使用了。
2)解决这种问题办法: 创建绝对路径的软连接。在原文件名前加上它的绝对路径。
2)创建硬链接:
ln 创建硬链接的源文件名 硬链接名字
1)硬链接的文件不区分相对和绝对路径。
2)硬链接文件不占用磁盘空间,一改全改(不管哪个,相当于程序的静态变量)
转载请注明:XAMPP中文组官网 » Linux学习基础笔记day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