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来讲,区块链治理就是针对某事件进行决策、建立共识并实施
大体上,区块链治理中涉及 『二种模式』、『三大目标』、『四种角色』。
二种模式:
1、链外治理:为了实施协议的变更,必须达成更广泛的共识,例如以太坊,如果没有达成共识,就会出现硬分支。
2、链上治理——投票权由参与者持有的代币数量决定。
三大目标:
1、修复错误和漏洞
2、升级底层技术
3、修复攻击造成的损害
四种角色:
1、官方/基金会
2、节点/矿工
3、开发人员
4、用户
在比特币、以太坊、EOS、Cosmos 当中,前两者属于链外(链下)治理、后两者属于链上治理
下面,我们简单结合区块链治理模式的 234原则,聊聊这些项目的治理模式
比特币治理模式的重点是在网络参与者之间达成共识,尤其是要在运营全节点的参与者之间建立共识。开发者可以通过BIP(比特币改进建议)协调更新,这是一种链外治理的方式。
而比特币矿工对于开发人员提交的改进,可以决定是否实施。
目前依旧采用PoW的以太坊的治理模式很多借鉴了比特币。开发人员可以通过EIP(以太坊改进建议)进行更新,之后开发人员整理这些建议并整合方案,之后社区(全节点)就可以进行安装和使用。
为了达成共识,必须先说服矿工和社区成员。
另外,以太坊基金会对以太坊的治理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,通过协调协议升级、提供思路以及管理软件存储库等,基金会在社区形成了较大的威信。
前阵子 EOS NewYork 发起的EUA提案已通过了,这也算 EOS 链上治理的一个新阶段了。往后的提议出块节点自己投票表决了,只要15个出块节点通过,提案也就通过了,决策速度要快得多。
这时候 EOS 持币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投票权就更要谨慎了,毕竟在21个出块节点中若出现了作恶节点,损害的是所有 EOS 持有者的利益
目前还无法说这种决策好与坏,留给时间来验证
Cosmos 也是通过链上投票来协调网络协议上的各类变动,如系统变量参数,以及软件更新、章程更改等
所有验证者都需要对所有提案进行投票,如果没能及时对提案做出投票,那么验证者就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失去活动权利,这段时间叫做缺席惩罚期(AbsenteeismPenaltyPeriod,默认为一周)
委托人默认继承其委托验证者的投票,但是委托人也可以手动投票覆盖其委托验证者的投票结果,但其 Atom 代币需要处于抵押状态
每个提案都需要一定的保证金,即最低提案保证金(MinimumProposalDeposit ),保证金可以由包含 Atom 在内的一钟或者多种组合
当然,如果提案过分垃圾随意,投票者可以投票没收该提案的保证金,那么这笔保证金将流入储备池中。
对于每一个提案,投票人可能会投以下选项:
- 同意
- 强烈同意
- 反对
- 强烈反对
弃权
提案若是想要通过(否决),必须有绝对多数的同意或者强烈同意(反对或者强烈反对)。
但是,当超过1/3的强烈属性的投票时,这时候可以否决其他大多数人的投票。
如果大多数人的票都被否决,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到惩罚,即损失否决惩罚费用那一部分钱( VetoPenaltyFeeBlocks,默认是一天的区块值 ,税费除外),而否决大多数决定的那一方也会受到额外的惩罚,即损失否决惩罚Atom(VetoPenaltyAtoms,默认为0.1%)。毕竟使用强烈属性的投票选项,得要有成本,不然所有人都选强烈了,强烈的属性就没有意义了。
另外,Cosmos 的每个空间 Zone 也具备自己的一套章程及管理机制。比如,Cosmos Hub的章程会强制实现中心的不可改变性(不能重新执行,除了Cosmos中心节点实现的漏洞),而每个空间 Zone 则可自行设置与盗窃及漏洞相关的重新执行政策
通过将比特币、以太坊、EOS、Cosmos 这4条主流区块链的治理模式进行横向对比,相信能让我们对区块链的治理模式有一个宏观的认识,同时更加理解 Cosmos 的治理模式。
转载请注明:XAMPP中文组官网 » Cosmos 的治理模式